有了这样的认知前提,我们再来分析本文开篇提到的十多位硕博研究生对职业选择的困惑。
首先,回到最初“我该去大厂还是该考公”那个问题,就能够清晰地发现问题:这两个 “选择”都没有提及具体的岗位及所属部门,根本称不上“职业”。同学们须先明确自己希望且能够承担的具体岗位的职责,才能针对性地开展求职准备。
具体分析这些来询同学的问题,绝大部分是不清楚自己喜欢什么工作,也有不喜欢自己专业但又不知道该怎么选择的。对于前者,可以通过对自己的职业兴趣类型开展认知、大致确定自己的专长倾向,如果是工科强、但编程弱,不建议进入大厂、即使目前以北航硕士学历还比较方便地进入,因为工作会非常痛苦!(笔者几周前在一位工科研究生的朋友圈看到这么一条:“又是被编程搞得血压上升的一天。框架虐完组件虐,前端虐完后端虐,我是真的怕了。再忍一段时间,之后再碰编程我就是狗~”)理科强、工科弱的同学,还要慎重考虑那些以动手实验为核心工作内容的岗位。类似问题之前推文分析了很多,同学们可以参照这里的几篇。
这里多说几句“不想搞科研”的那类同学。根据之前课程上的探索及咨询案例,这些同学往往属于职业兴趣类型为IAR/S型的,与工科相关的职业兴趣类似R/C型都偏弱。这类同学的求职面临的较大挑战是:以北航工科硕士的学历,进入研究所没啥难度,但一想到“将来一直要从事科研工作”,就觉得无法想象。对此,笔者的建议是:将来的工作情形远比目前在校想象的复杂、丰富。各个科研院所大都是通过项目团队来开展工作,团队成员可以有不同的分工,并非都要做一样的工作;即使个人不擅长做实验或是编程,也可以在团队中找到自己的位置。退一步说,即使自己确实不适合科研团队,工作几年后也可以调岗:以航空企业为例,往往不招收经管学院专业的毕业生进入机关部门,而是在工作3年左右的技术人员中挑选、招募对行政管理岗位有兴趣、沟通能力强的年轻人,这样,IAS/E型者就有机会了。当然,这些同学也可以去尝试产品经理、客户经理等对专业知识有一定的要求,同时强调人际能力的岗位,公众号之前也分享过了不少案例。
同时,考公务员的同学也应该先了解一下:如果考取了公务员或者选调生,将来具体可能承担哪些岗位?而非只考虑到公务员的稳定:即便稳定,但如果岗位不适合、工作内容不喜欢,将来也可能自己萌生出“辞职”的念头。
接下来简单分析一下有同学顾虑的“研究所收入低”的问题。近年来,北航硕士毕业进入航天院所,年薪也都在16-25万元之间;同学们所谓低,是与互联网动辄30-50万的年薪而已的。然而,这样的薪酬标准,伴随着“996”的工作节奏及今年3月底开始的裁员风险。
当然,有些同学听说过一些“钱多事少离家近”的职业:这里,“离家近”有多重因素、暂且不提,“钱多事少”如何成立呢?然而,如果从职场中人力资源的薪酬来源进行分析,根据现行的薪酬体系,企业中员工的薪酬基本上是其为企业创造的纯利润的40%左右(行业间有所差异);同时根据“责权利相关联”原则,薪酬高也意味着责任大,因此所谓“钱多事少”本质上是不存在的。
其中有很多因素:一方面是有些垄断行业/企业,其利润率高于行业正常利润率;但这类工作伴随着政策的不确定性,典型的可以了解一下2019年唐山高速公路收费站下岗女工的“哭诉”。此外,这里简单提一下“幸存者偏差”:正如很多成功人士都将自己的成功归于“幸运”类似,不少“过来人”在介绍自己的过往时,会有意无意淡化自己工作中的困难及艰辛。年轻人在听成功人士的故事时,也往往“选择性关注”、淡化或忽略困难及艰辛部分。然而,如果能够从薪酬来源进行分析,就不会迷信“钱多事少”这样的现象;看似光鲜轻松的职业背后,一定有我们当前认知尚有局限的因素,与物理学的“暗物质”类似。
今年3月下旬,笔者邀请了两位正在求职大四本科生旁听了一天的MBA人力资源管理课,学生听课后感慨良多:
“旁听了一天MBA课程,我感觉收获很大。最重要的收获是以全新的视角,从企业的角度来看待招聘、薪酬等人力要素,在深耕自我的同时,也学会了分析不同企业的特点、用人需求,尤其是胜任力冰山模型下方的价值观等内容,我进一步理解了人岗匹配的内涵。”
“听完课后有种恍然大悟,豁然开朗的感觉。听完之后心里就明朗和释然了。本来一下子从学校推到社会职场中,很是迷茫不安,每一种选择都是在随波逐流,亦步亦趋。其中令我感触最深的就是:回报终将和自己的价值匹配。
“我不必再为‘应届生第一份工作一定要进大厂’而焦虑,不必再为刚刚开始的职业生涯的薪资报酬而纠结犹豫。
“我更加坚定了:未来的路很长,不必在意眼前的得失,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,要把眼光放长远。希望以后的我在面对选择时,也能像老师您当初一样,有足够的实力和自信,勇敢地做出选择!”
这两位同学是目前本科生的典型代表:大家都认为求职还是很遥远的事情,对于职业和职场的真正了解都非常有限!这大大阻碍了同学们科学开始生涯规划的行动实践,因为开展生涯规划的核心内容是“人-职匹配”,不了解职业/职场,匹配何从谈起呢?